《姥姥的外孙》:探索亲情最美的真谛

娱乐主编 2024-09-13 15:28:01

  作者:刘长宇

  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以平淡化、生活化的叙事手法和自然细腻的人物塑造方法,讲述了围绕“争夺”遗产而发生在外孙阿安和姥姥之间的故事,影片展现出了家人间微妙的情感关系,探讨了亲情淡漠的社会问题,引发观众对家庭关系的思考。

  《姥姥的外孙》剧照

  电影的剧情围绕男主角阿安展开。无业青年阿安在看到表妹因照顾病重的爷爷而继承房产后,也对身患绝症的姥姥动了心思,决定依葫芦画瓢,复刻表妹的“致富之路”。在陪伴姥姥人生的最后时光里,阿安经历了“接触”“照顾”“发现”“不满”“释怀”等阶段,最终探寻出亲情的最美真谛。

  在“亲情”主题的影视作品中,如何推动情感升温是剧情发展的关键。阿安一开始觊觎姥姥的遗产,主动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获得姥姥的好感,从而得到老人的财产。他整日沉迷手机游戏,与家人之间仿佛有一堵无形的“墙”。姥姥带着儿子、女儿及外孙上坟扫墓。心不在焉的阿安丝毫不在意周围的人与事,更没有关注姥姥扫墓时的“小心思”。

  在“照顾”的过程中,阿安对姥姥的态度逐渐由陌生到熟悉。他慢慢了解姥姥的日常习惯:早上5点出发去摆摊儿卖粥,喜欢吃固定小摊的炸鱼,用水壶烧开水敬神等。为了哄姥姥开心,阿安还经常和姥姥玩扑克牌。在他的陪伴下,姥姥也改变了过去对阿安的看法,不再觉得他是个“冒失鬼”,对外孙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在一起生活的日子里,阿安也“发现”了姥姥更多的秘密。姥姥找到自己住大别墅的哥哥,希望他能够给自己一百万元来买墓地,却遭到了哥哥的拒绝。姥姥提出,当年他们的父母去世前,是她无微不至地伺候老人,结果没有分得一份家产。姥姥的哥哥虽然承认了姥姥为父母送终的行为,却再次拒绝了姥姥的请求。阿安目睹了全过程,内心暗暗地为姥姥鸣不平,他认为姥姥对父母的“陪伴”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

  在姥姥的三个儿女中,大儿子(阿安的大舅)的生活最为殷实,却总是因为工作和生活而疏远了老人。二女儿(阿安的母亲)对姥姥的照顾最为用心,却得不到老人的肯定。阿安的母亲换班陪姥姥做康复训练,却换得老人的一顿指责,二人在争吵中重提当年的辍学往事,引发了“女儿继承癌症,儿子继承家产”的感慨。对二女儿而言,这段母女情中有太多的酸楚与不公。三儿子索伊(阿安的小舅)最让姥姥不放心,却得到了姥姥最多的关照。姥姥辛苦积攒的20万泰铢不翼而飞,阿安调看监控时发现,原来是被小舅索伊偷走了。在姥姥弥留之际,二女儿遵照姥姥的意愿宣布把房子的产权过户给小儿子索伊。对小儿子索伊而言,亲情简直为他的贪婪提供了温床。

  以上种种,让阿安觉得亲情是如此复杂,令人捉摸不透、无迹可寻。在姥姥将房产过继给小舅时,阿安表达了对姥姥的不满,一连串的质问控诉姥姥的偏心,但姥姥用沉默表达内心的无奈。在养老院中,阿安看着生命垂危、痛苦不堪的姥姥,内心深处的悲悯让他原谅了姥姥,并主动提出接姥姥到家里养病。当疼痛折磨得姥姥无法入睡时,阿安就陪在她的身边,为她哼唱歌曲缓解痛苦。那一刻,阿安似乎明白了姥姥为什么要将房产过继给小儿子,也明白了亲情的真谛。影片最后,公证处来电话告诉阿安,姥姥在生前为他存下了一笔钱,那是她履行了对阿安的承诺。

  影片以平淡自然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姥姥与外孙之间的故事。阿安的所为、所见、所感,开启了对亲情的一次又一次地深沉叩问。在《姥姥的外孙》中,亲情有时散发着世俗的铜臭味,有时弥漫着疏远的陌生感,有时伴随着争吵式斗嘴,有时表现出纵容式偏心。这些似乎都是亲情的真谛,因此很难做出明确的界定。关于“亲情”的表征,不能用理性的因果逻辑去推导,有时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在亲情的世界里,或许没有对与错,没有应该或不应该,“我愿意”是对亲情真谛的最美诠释。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