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演唱《双城之战2》主题曲
5
11-05
李伟东
《海鸥》剧照 王小宁 摄
“2024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受邀剧目、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西泽州立新剧院出品的《海鸥》,是对契诃夫这部经典作品一次酣畅淋漓的演绎。编导团队充分利用了剧场空间,通过活泼的形体、激情的即兴表演和抒情的音乐,营造出充满动感的剧场氛围;演员自由上下场、手持摄像机影像不断穿插、灵活使用道具,则充分体现了戏剧的创造力和游戏精神。
主题的新探索
本版《海鸥》对戏剧主题进行了新的探索,比较充分地展现了年轻人成长的代际关系问题。以作家特里果林和演员阿尔卡基娜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从业者,对于科斯佳和妮娜这一代年轻人的艺术追求不理解、不支持,从而酿成后者的成长悲剧。在艺术领域,新老两代人的关系不是互相成就,而是成名者对后来人的冷漠和打压。老一代对新一代的艺术追求和创新冲动缺乏体会与同情,对新作品采取挖苦的态度,漠然无视年轻人的努力和渴望;相比之下,他们更关注保持自己得来不易的地位与名声。而年轻一代则希望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超越老一代固守的套路和藩篱,此努力最终以失败收场。
契诃夫的剧作不追求激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也不执着于塑造典型人物,他更愿意静悄悄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捕捉在平凡中隐藏的深意。《海鸥》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科斯佳是其中最独特的一个,本次演出中其形象塑造也更加饱满。科斯佳成长于乡村而醉心艺术,本应成为其艺术之路引领人的演员妈妈自私冷漠,社会环境对他的艺术追求也不友好,最终扼杀了他成为艺术家的梦想。
科斯佳的爱情同样是一场悲剧。最后一场戏中,通过对科斯佳和妮娜重逢的放大,观众的注意力被引导到对这两个青年艺术追求者命运的关注上,从而完成对戏剧主题的深化。
打破定式的舞台空间
本次演出能创造出情绪热烈饱满的舞台效果,得益于编导团队充分发挥了戏剧空间的弹性优势,根据需要对表演区域进行拓展与压缩,同时配合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最终酝酿出紧张亢奋的戏剧张力。
演员打破了上下场的定式,表演延伸到观众区、剧场侧面,甚至剧场大厅的海报都成为戏剧行动的一部分。最狂放和激动的场景是科斯佳手持摄影机奔下舞台、跑出剧场这一段落。年轻人渴望成为作家,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可是旧有的传统成为不可回避的压制性力量。扮演科斯佳的演员通过手持摄像机传回剧场的摇晃画面,有力展现了青春的焦虑和对无拘无束创造的渴望。
编导团队除了引领观众在剧场各个角落游戏外,还善于对舞台空间进行压缩,制造出强烈的聚焦和凝视效果。舞台的一角、一张沙发、一架风琴,甚至空中的支架都可以成为核心表演区域,吸引观众注目一点,创造独特的戏剧体验。特里果林离开前和妮娜的对话结束在悬空的铁架上,相互吸引和试探的戏码在高空展开,也暗示了两人关系中隐含的某种危险。而妈妈离家前给科斯佳换绷带、特里果林向阿尔卡基娜坦白与妮娜的爱情这两场戏,都在一个小小的二人沙发上完成,人物关系的亲密与疏离、情感的爱恨纠缠,在小空间里借助杂耍式的形体动作夸张呈现。妮娜和科斯佳最后一次见面、第三次说起他们的戏中戏台词时,两个人走到舞台角落,妮娜站在小平台上完成表演,科斯佳则晕倒在平台下面,而后妮娜下台来把他拖回舞台中央。借助此段场景中空间关系的处理,科斯佳的深情与绝望、妮娜在两人关系中的主宰支配地位一览无遗。通过把表演限制在架子、沙发和小平台等局部区域,浓缩的舞台空间成为揭示人物关系、呈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重要戏剧手段,对剧作内涵的挖掘和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缤纷的多重影像
本次演出中,影像系统的使用也极大拓展了戏剧的展现方式,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和观赏角度,有效克服了演绎经典时常见的古板与沉闷。无论是投影、手持摄影机,还是固定摄像头、镜子,都为深化舞台形象、创造活泼热烈的演出气氛助力良多。
本剧的故事背景是俄罗斯乡村,巨幅的背景投影除了起到交代环境的作用外,也参与了叙事。开场戏中科斯佳焦急地等待妮娜到来,妮娜骑马奔驰的影像很好配合了新生作家的期盼心情。话剧最后一场发生在两年之后,背景影像交代了玛莎结婚生子等诸多情节,也借助影像隐晦表达了两年中科斯佳对妮娜的思念和想象。
手持摄像设备拓展了舞台空间,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角和细节。科斯佳奔跑出观众大厅这场戏自不待言,充分发挥了便携设备捕捉影像的独特优势。最后一场戏中,当大家都聚在归来的阿尔卡基娜周围表达重逢喜悦时,科斯佳独自在角落面对手机做视频通话的姿态,大屏幕上投射出他面对镜头无声的喋喋不休的画面,充分显示了其孤独寂寞的状态。这个场景既与他第一场的热情张扬构成对比,也为后面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固定摄像头改变了表演空间、观看角度,拓展了舞台深度,也增加了趣味性。演员躲在椅子后面、钢琴后面,背对观众的表演通过固定摄像头投向大屏幕,像电影客观叙事镜头一样展示出演员不同的表演状态。尤其是摄像头对演员背后动作细节的抓取,娱乐性地呈现了剧中人物的关系。类似地,镜子的使用也借助改变视角,给人物关系与行动增加一些反思性。
本版《海鸥》在不改变经典剧作文本的前提下,巧妙地调整和挖掘戏剧关注点,拓宽了对戏剧悲剧性内涵的理解。传统阐释者大多认为妮娜象征着渴望自由而被戕害的海鸥,本次演出却让人产生新的感受:科斯佳更值得关注和同情,他是另一只为梦想和爱情做出牺牲的海鸥。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