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戏剧“74班”代表谈往事

娱乐主编 2024-11-26 17:21:08

  ■本报记者 卫中

  前晚的兰心大戏院星光璀璨:上海文艺戏剧“74级”的代表人物——沪剧名家茅善玉,越剧名家赵志刚、许杰,淮剧名家施燕萍,评弹名家秦建国、倪迎春,影视演员吴玉芳,主持人陈燕华、张民权等齐聚解放日报第81届文化讲坛,畅谈各自的艺术人生以及对上海戏剧未来的期许。

  50年演艺生涯初心不变,半个世纪只是艺术征程再出发的新起点,艺术家们在传统文艺的传承与创新上持续发光散热。面对流行文化的冲击,上海文艺戏剧如何寻求变化?“比如《沙漠王子》就包含了爱情、复仇、权谋、大团圆结局等流行文化的元素。”赵志刚掷地有声:“越剧在当年就是流行文化,为什么要把传统戏曲当作‘博物馆艺术’?”

  “74级”不仅是上海的文化现象,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五十年前的1974年,上海沪剧、越剧、淮剧、歌(舞)剧、儿艺、评弹、木偶等7个文艺院团陆续招生,共开办了8个学馆。这些剧团的前辈大家、业务骨干深入上海各区及远郊乡村,层层选拔,从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中遴选出300余人,录取为学馆学员。他们中就有当年仅12岁的赵志刚、许杰,以及后来成为淮剧名家的施燕萍等人。

  讲坛上,艺术家们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学艺生涯。施燕萍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母亲的反对和自身的困难,坚持学习淮剧,并最终赢得观众认可的故事。赵志刚和许杰则分享了他们在越剧领域的努力和成就,以及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

  除了个人的奋斗历程,艺术家们还共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大潮的兴起和改革大潮的袭来,戏剧界进入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74级”的艺术家们没有放弃,他们坚守艺术阵地,成为逆境中的中流砥柱。世纪之交,他们中的多位佼佼者还走上了行政管理岗位,成为各大文艺院团的掌门人,率领剧种在逆境中艰难突围。

  在谈到艺术传承时,“74级”艺术家们纷纷表示,他们要把这份幸运和执着传承下去。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张军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时隔十年后,今年上海市戏曲学校的淮剧专业开始招生,明年沪剧专业与越剧专业也有望开始招生。

  畅谈之余,赵志刚、茅善玉等艺术家们还带来了精彩的表演。五十年初心不改,“74级”艺术家们仍在路上。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回报着这座城市,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文艺为人民”的创作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