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新花样”点亮假日生活
24
11-25
▲国潮星动演唱会
▲华晨宇演唱会海报
刚刚结束的“十一”假期,演出市场表现出强劲势头。
大麦平台最新数据显示,10月1日至6日,全国总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28%,其中演唱会场次和观演人次较去年同期均翻倍;
剧场整体演出场次也有所上涨,较去年同期增加30%,拉动观演人次同比提升35%。
这些数据,无不反映出观众对线下文化活动的强烈需求。
演唱会
内容创新观感丰富 观演人次翻倍增长
今年国庆假期,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各类演唱会轮番上演,10月4日-6日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贵阳站、10月5日-6日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巡回演唱会广州站、10月6日-7日邓紫棋“I AM GLORIA”演唱会武汉站、10月6日-7日周深“9.29Hz”巡回演唱会重庆站……与去年同期相比,演唱会场次和观演人次均实现翻倍增长。国庆演出市场的盛况,正是演出行业积极应变、创新发展的体现。
经常观看演出的天津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小李表示,现在的观众观看演唱会的心态已经从“演唱会追着我开”转变为“我追着演唱会跑”,大家不再考虑演唱会时间、地点和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安排,只要抢到票,就相当于给自己“放了个假”。比如国庆假期在北京举办的国潮星动演唱会,尽管是拼盘演唱会,还是有不少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看。小李说,她的朋友并不是这五位歌手的粉丝,仍然买票观演。在不少观众看来,国庆期间的演唱会不单单是看一场演出,也成了他们选择假期旅游地点的“摇骰子”结果。
策划过多场大型演出的资深音乐总监晓飞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国庆演出市场的盛况,与演出行业在内容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探索密不可分。例如,演唱会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化了,既有怀旧金曲,也有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不同风格。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观演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演唱会市场的复苏。
但是,演出市场的持续发展仍然面临挑战。晓飞指出,演出市场还需要加强监管,防止一些不良现象发生。同时,主办方团队也应该在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针对演出时发生的占座、错坐等意外情况及时解决,为消费者在观演过程中提供方便。
资深音乐制作人卡先生认为,今年国庆假期的演唱会市场非常活跃和多元化,大众看到了不同类型的演唱会轮番上演,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口味。这既是演出市场的必然趋势,也是观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体现。
剧场演出
沉浸式戏剧形式新颖 各年龄段观众都接受
除了演唱会市场外,剧场演出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剧场整体演出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30%,拉动观演人次同比提升35%。这一增长不仅体现在传统戏曲、话剧等艺术形式上,也体现在音乐剧、儿童剧等新兴艺术形式上。
剧场演出的复苏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观众小李表示,今年国庆她看演出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就是剧场也在积极创新内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观众口味的优秀作品。各地剧场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提高演出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表演水平。
十一期间,北京不少剧场和演艺空间推出了沉浸式戏剧的新型演绎方式,火爆到一票难求,沉浸式戏剧打破传统观演模式,将戏剧与剧本杀元素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演出空间里打造不同的主题陈设。同一场次的观众被分到不同的环境,可以拥有不同的互动感受,这样的演出形式也受到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
开心麻花演艺新空间花花世界主理人马悦舒表示,在国庆假期,消费者对演艺新空间,包括沉浸式小剧场的消费热情非常高,很多热门剧目的门票很快就售罄了。
资深剧评人南雷雷认为,喜人的剧场演出成绩也促进剧场演出质量进一步提升,同时持续加强监管和评估。“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演出质量评估体系,对演出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和反馈;同时,也可以加强观众对演出质量的监督和反馈机制,促进演出质量的持续提升。”
音乐节
数量减半打造精品 “顶流”保住热度
曾经风靡的音乐节,在今年国庆期间的场次数骤减五成,各大音乐节盛况不再如往年般火热,山东枣庄的榴夏音乐节被迫延期,全国范围内音乐节数量降至19场,较去年同期显著下降。
有数据显示,去年国庆假期音乐节的数量突破40个,而今年的19场音乐节则仅占去年的47.5%。甚至在时间上仅有5天的五一档期,音乐节数量仍高于当前的国庆档。
不过,众多知名的顶级音乐节在今年国庆也保住了热度,草莓、泡泡岛、太湖湾等品牌影响深远,继续在国庆档期吸引乐迷的目光。根据淘宝大麦网的数据,太湖湾音乐节的门票销量已超过3万张,此外,音乐节品牌赞助及宣传营销策略也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只要营销方式成熟,那么大型音乐节在促进经济方面还是颇具潜力的。
晓飞分析,如何在市场的变动中锻造独特的品牌价值,成为音乐节主办方需要深思的问题。在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演出市场环境中,音乐节主办方要想办法持续吸引观众,这正是他们需要长期考虑的课题。
文/本报记者 寿鹏寰 实习生 王佳懿
统筹/满羿